2020年疫情席卷全球,传统体育赛事几乎陷入停滞。但有一场比赛却吸引了320万人报名,6000多人被抽签选中进入现场,4500多万人全球网上同步观战,几乎是2020年NBA总决赛观看量的6倍。
这就是10月31日在上海浦东足球场“白瓷碗”举办的2020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冠亚军决赛。据了解,整个2020年赛季,中国英雄联盟职业联赛17个战队进行了数百场对决,观看量达到700多亿,成为当年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体育联赛。
这还只是冰山一角。据了解,去年一年在上海举办的规模电竞赛事超过1500场,占全国近半数,而集聚的电竞企业和俱乐部超250家,占全国80%以上,成为名副其实的“电竞之都”。
为什么要发展电子竞技?
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人们对于电子竞技的印象还停留在电子游戏阶段。有人质疑:电竞不就是“打游戏”吗?为什么要成为“打游戏之都”?
电子竞技与电子游戏并非“一码事”。借用电竞圈比较流行的一句话,10万人玩游戏,不是电竞;10万人看10个人玩游戏,那才是电竞。要真正成为10个人中的一员,也就是职业电竞选手,不仅对反应能力、操控能力有极高要求,而且要进行每天12小时以上的严格系统训练。2017年,国际奥委会达成共识,电子竞技是一项“体育运动”。2018年,在印尼雅加达,电竞首次作为表演项目亮相亚运会。到2022年,电子竞技将正式成为杭州亚运会竞赛项目。
现代社会,竞技体育往往会带来庞大的体育产业,足球、篮球、网球莫不如此。相比于其他体育产业,电竞的产业链更长,上游是游戏开发,为市场提供高质量的精品游戏,形成用户基础,进而推动顶层电竞赛事设计;中游是赛事及职业联盟,负责策划活动、组织比赛,是行业中坚力量;下游则包括了各种社交媒体和直播平台及其主播、解说、视频创作者等等。截至去年,中国电竞行业市场规模为1406亿元,用户规模4.88亿。而就在2016年,市场规模不到400亿元,用户规模才1.7亿,4年来呈现“井喷式”态势。电竞作为一项“未来的运动”,正孕育出无限的可能。有观点认为,电竞将取代足球,成为最具创收潜力的体育项目。
电竞是全世界年轻人的“通用语言”。有数据显示,电竞选手的平均年龄不超过25岁,电竞观众中35岁以下也占到80%左右。热血与拼搏、友情与胜利、失败与泪水,这些符号与青年群体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,进一步丰富了电竞文化。各个城市纷纷发展电竞产业,除了能直接带来产业和消费,还有很重要的就是对年轻人的吸引力。波兰的卡托维兹,曾是一个靠欧盟救助的废弃煤都,人员大量流失,城市几乎破产。2013年拿下当时欧洲很有影响力的电竞赛事IEM,随之而来是十几万游客、上亿元广告收益以及大量年轻人的涌入。过去不少青年通过好莱坞、NBA对西方文化产生向往,也许未来某一天,更多来自全世界的年轻人,会因为电竞向往一座城市,了解一个国家,这也正是软实力的应有之义。
电子竞技作为科技与体育的结合体,正在日益成为数字孪生、5G、人工智能的重要应用场景和演习场。在国外,比尔盖茨用《DOTA2》验证自己投资的人工智能,《星际争霸2》也被谷歌视为与围棋同级的AI练兵场。前沿人工智能企业DeepMind携手自动驾驶公司Waymo,借鉴《星际争霸》的AI,训练自动驾驶,使AI培训更加高效和自动化。在国内,电竞是腾讯AI绝悟短期内的主要应用场景。长期看,绝悟可能会是腾讯攻克通用人工智能的关键一步。
打造电竞之都,上海做对了些什么?
静安东北一隅的灵石路,没有南京路的繁华,没有武康路的文艺,在Z世代中却拥有一个响彻海内外的称号——宇宙电竞中心。方圆三公里,集聚了近60家电竞相关企业,电竞俱乐部、游戏开发头部企业、电竞自媒体团队,形成了完备的电竞生态链。浦东、徐汇、杨浦、闵行、普陀等也都在发展各具特色的电竞产业集聚区。
但是在中国电竞的起步阶段,上海并不是中国电竞的中心。彼时,大大小小的俱乐部还散落在各个城市。上海如何一步步脱颖而出,背后有许多生动的故事,也有一些经验和规律。
一流的营商环境,有所为,有所不为。就“有为”而言,上海发布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电竞政策文件。2017年上海提出建设“全球电竞之都”,2019年发布《促进电子竞技产业健康发展20条意见》,闵行区、浦东新区、静安区等相继出台政策,资金支持、赛事举办、人才集聚等方面大力扶持电竞产业发展。但该“无为”的,尽最大限度包容松绑。业内一个普遍感受,在上海举办电竞比赛,各个环节都非常便捷,这也是很多赛事最终落地上海的重要原因。
一流的基础设施,抓看得见的,也抓看不见的。从硬件来说,上海场馆条件首屈一指。电子竞技场馆数量全国第一。梅赛德斯·奔驰文化中心、东方体育中心、源深体育中心等场馆已成电竞赛事首选地和常驻地,浦东足球场是世界一流标准的文体融合场馆,杨浦滨江船厂改造的专业电竞“热”空间,更是让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工业遗存在数字时代焕发出新的神韵。今年1月4日,上海国际新文创电竞中心开工,项目一期投资就超50亿元。所谓“看不见的”,主要就是以5G、数据中心为代表的新基建。随着VR/AR游戏发展,电竞对数据时延、带宽的要求越来越高。上海是互联网数据中心的集聚地,5G推广覆盖较快,为电竞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算力和网络支撑。
一流的规范管理,立“指示牌”,也设“红绿灯”。电竞的发展,一方面为城市带来了年轻的流量和活跃的资本;另一方面从网吧走出的电竞产业,还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。上海给出的回答是:既要给这些年轻人创造追逐梦想的舞台,也要让阳光照进他们的现实生活。在大力发展电竞产业的同时,着手制定前瞻性政策加强规范和引导。发展电竞,绝不是、也绝不能鼓励青少年沉迷游戏,上海要求所有正式参赛选手需要年满18岁。在电竞职业规划设计方面,从去年开始,上海向首批80余名电竞选手颁发了《电子竞技运动员证》,迈出了将电竞选手纳入运动员管理和培养体系的第一步。对业内普遍担忧的年轻电竞选手的教育问题,上海也尝试发展电竞高职教育,为退役选手重返校园创造条件。
面向未来,上海电竞之都有什么值得期待?
上海“电竞20条”提出,要打造全球电竞之都。应该说,上海具备这样的条件和底气,但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。在延展产业链方面,上海的强项在中游和下游,上游游戏开发相对薄弱。近年来虽然有些爆款游戏风靡全球,但还没有形成海量用户基础,应该鼓励更多原创作品生产,塑造更有影响力的电竞IP,构建更加完整强大的产业生态。在提升国际影响力方面,近年来上海电竞游戏出海屡有突破,但和欧美、日本、韩国相比还有不少的差距,还需要开发更多国际化产品,打造全球电竞产业孵化基地。同时,上海还可以在行业标准、职业规范、发展模式上可以创造更多经验,以更完善的体制机制促进整个行业更加健康规范有序发展。